創新,一直是企業向前邁進的驅動力。然而,為何有時我們投入大量心血的創新產品,卻未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?
究竟是因為創新產品本身不行,還是營銷推廣上不行?
先看一個案例
可口可樂作為碳酸飲料市場的巨頭,長期以來以其獨特的口感和品牌形象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。
當健康飲食成為新潮流時,可口可樂嘗試推出健康飲料來迎合市場,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。
可口可樂Life綠色新生汽水低糖低卡,就連瓶子都透露著健康的氣息。然而,消費者卻對這款綠色汽水并不買賬。
他們覺得這款產品與可口可樂傳統的碳酸飲料形象大相徑庭,缺乏信任感,購買欲望也不強。
健怡可樂、零度可樂等健康飲料亦是如此,均未能在市場上取得顯著的成功。
這么好的新產品,顧客為什么不買賬?問題的關鍵出在哪里?
關鍵在于,你的創新有沒有跟顧客對你品牌的認知(定位)相符,有沒有聚焦品牌已有建樹的重點產品(認知產品)進行。
也就是說,創新是創新,認知是認知,創新未能與品牌認知相掛鉤,導致顧客很難將你的創新與他們對品牌已有認知的聯系起來,自然就不會為你的創新產品買單。
那么,什么樣的創新更能打動消費者,更容易取得成效呢?
首先是體現品牌定位,成就品牌定位,圍繞一個目標,朝著一個方向進行的創新。
創新不是脫韁野馬的,它應該與品牌的定位緊密相連,圍繞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進行。
因為顧客一旦對品牌形成了某種認知,這種認知就會成為他們心中的事實,影響深遠,并且很難改變。
就像茅臺,雖然它試圖創新推出紅酒、啤酒等產品,但市場反應冷淡。因為消費者心目中的茅臺,它就是高端白酒的代表。
像這樣脫離品牌定位的創新,到頭來只是一場無頭無尾的“游擊戰”,除了能為品牌帶來短暫的市場關注外,并不能取得長久的勝利。
反觀蘋果公司這么多年來的創新,無論是iPhone、iPad、Mac還是其他周邊設備,都緊密圍繞其高端、優雅、易用且創新的品牌定位進行設計和創新。
以iPhone為例,每一代的更新都在不斷提升用戶體驗、加強性能,并在設計上保持簡潔優雅的風格。
無論是Face ID的人臉識別功能,還是持續優化的攝像頭系統,都是在放大蘋果“易用性”和“高端體驗”的品牌優勢。
這種創新不僅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,也進一步鞏固了蘋果在消費者心中的既定形象。
由此可見,創新要想取得真正的成效,就必須以品牌定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首先明確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和已有認知,以此為方向進行創新。
只有這樣,才能確保創新的成果能夠與消費者的認知相契合,做到未戰先勝。
其次是看齊認知產品,發力認知產品,圍繞一個核心、聚焦一個重點進行的創新。
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功,更容易取得成效的創新是向品牌已經取得成績的、品牌起家的重點產品看齊,這個重點產品在四喜的語言體系中稱為“認知產品”。
認知產品,作為品牌的核心和靈魂,代表了品牌的定位,集中體現了品牌的差異。它是品牌與市場之間的橋梁,是顧客認識、理解和接受品牌的重要載體。
創新應當聚焦于認知產品,深挖認知產品所具有的差異和價值,借助認知產品在顧客心中已有的認知優勢和已經形成的認知地位,開發更加具體化的、多元化的、個性化的創新。
比如適時推出功能更豐富的、面向不同場景的、不同搭配組合的、符合消費者偏好的其他新品。
通過這些具體而微的創新,進一步擴大和提升認知產品的競爭力,鞏固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。
就像星巴克在咖啡上的創新,它圍繞拿鐵這一經典咖啡,根據不同的季節推出限定款的拿鐵飲品:
比如,冬季帶有濃郁香料和圣誕氣息的拿鐵,夏季帶有清爽的果味拿鐵或冰拿鐵。
另外在咖啡與其他食材的組合上,還推出焦糖、抹茶等各種風味拿鐵。
這些新品不僅讓顧客對星巴克咖啡產生全新的體驗,更讓星巴克咖啡這顆種子在顧客心中越埋越深。
所以,對企業來說,在創新過程中保持對品牌定位和認知產品的清晰認知至關重要,這是方向的問題,方向對了,努力才不會白費!
創新從來都不是從零開始的任意發散,也不是毫無章法的嘗試。
它需要在明確品牌定位的基礎上,聚焦于認知產品進行。
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確保創新的成果能夠與消費者的認知相契合,與品牌發展的主線相一致。
這樣的創新,才更能打動顧客,更容易取得成效,才能為品牌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。
如果你的品牌認知產品不清,可以找四喜預約一場認知產品盤點。
禮物一:《戰術盤點8步法》
禮物二:2.5萬字《賣貨包裝秘密》
禮物三:《用戶痛點洞察工具》
禮物地址:https://kdocs.cn/l/ckUez1a7BtRu
